NBA季后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勇士队在客场以95-85艰难地赢得了季后赛首轮G1的胜利。然而,胜利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为勇士队的防守核心,追梦·格林虽然出场36分钟,贡献了4分、6篮板和3抢断以及1盖帽的数据,但他的正负值仅有+4。这位防守轴心不仅在场上消耗了火箭中锋申京的体力,而且在进攻端的“作妖”差点让火箭队翻盘。尤其是在第三节,当球队已经领先23分眼看就要锁定胜局时,格林抢下篮板球却匆忙传球失误,导致库里底线发球出界,这成为火箭队缩小分差的关键转折点。
尽管最终勇士队还是赢得了比赛,但这样的表现无疑让球迷们心有余悸。每当人们觉得勇士队状态正佳时,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让人不禁担忧。
火箭队的进攻逻辑虽然简单到离谱,主要依赖三分球和前场篮板球以及抢断来制造机会,但他们凭借着22个前场篮板和9次抢断给勇士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乌度卡教练的战术简单明了——“冲篮板”和“逼失误”。然而,追梦格林的防守虽然能够消耗申京的体力,但却以牺牲勇士队进攻端的效率为代价。当格林站在弧顶发牌时,火箭队会选择放空他而收缩禁区,这使得库里和巴特勒的突破路线变得异常拥挤。
追梦格林的防守价值在高端比赛中是毋庸置疑的,他能够换防杰伦·格林,顶住申京的背打,还能指挥队友轮转补位。然而,他的进攻却常常成为火箭队的突破口。本赛季,格林在弧顶的三分命中率并不高,只有在底角时才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火箭队甚至选择不贴防他,而是让亚当斯蹲守禁区保护篮下,这导致勇士队在第三节和第四节抢下大量前场篮板球的机会。
勇士队的传切体系在比赛中被拆解成了“库里绕桩跑,追梦原地转圈找传球路线”,这样的效率有时甚至不如让卢尼上场卡位抢板。一旦库里的三分球手感不佳,勇士队的进攻也会陷入便秘状态,这无疑是一大隐患。
火箭队的“乱战”战术专门克制追梦式的防守。他们的进攻三宝是快攻、前场篮板和造失误。面对像阿门·汤普森、伊森这样的跳跳男,追梦的优势并不明显。亚当斯、阿门等人多次从追梦头顶摘下前场篮板。而追梦的“激情防守”有时也容易让他上头,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相比之下,卢尼虽然移动速度较慢,但他的卡位扎实、掩护瓷实,且体型和高度方面的优势使得他更适合对抗火箭队的乱战战术。G1比赛中,卢尼仅出战8分钟,显然是不够的。勇士队需要的是能够堵住火箭队“乱战洪水”的沙袋,而非追梦这种在关键时刻“精准拦截导弹却漏了水库大坝”的偏科生。
科尔教练过去多年来一直依赖追梦的防守来赢得总冠军,但面对火箭队这样的对手,他们似乎并不值得用总冠军级别的防守来对待。勇士队应该调整策略,让卢尼和波斯特等人更多地参与进攻篮板球的拼抢,同时释放巴特勒的协防扫荡能力。
在决战时刻,勇士队习惯性地依赖库里和追梦的组合。然而,对手已经非常清楚“库追挡拆”这一战术,当格林没有进攻威胁时很容易被放空,而库里也会因体力不支出现失误。或许,将格林的角色换成巴特勒,能够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失误。
科尔教练在赛后也意识到了球队在前场篮板球方面的劣势,并表示将提醒球员努力拼抢。关于格林的使用问题,科尔教练需要重新考虑他的角色和任务分配。每场比赛都应该专注于对位申京和协防杰伦·格林等任务,减少弧顶发牌的回合数。当库里的三分球手感不佳时,应更多地依靠鲁尼去保护前场篮板球而不是过度依赖格林。同时,应该给鲁尼等球员明确的战术任务——卡位和抢夺前场篮板球为主。
此外,勇士队还需要寻找奇兵突袭的策略来应对火箭队。波斯特等球员的三分投射能力可以吸引申京离开禁区为巴特勒等球员清空突破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