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在亚冠精英联赛中的失利,中超球队结束了2024至2025赛季的征程,这也引发了俱乐部及球迷的深刻反思。现实摆在眼前,金元足球时代的结束让中超在亚冠联赛的竞争力急速下滑。
在亚冠联赛改制后,中超球队的实力在东亚地区处于中下游位置。要想杀进东亚区8强,需要竭尽全力再加一点运气;而要想更进一步,进入亚冠精英联赛8强,则显得难上加难。对于中超球队来说,面对亚冠的挑战,是一个知难而上还是随遇而安的抉择。
这个难题的核心之一在于外援的选择。上海申花和上海海港的惨败,明显暴露了外援缺失的弱点。例如,申花前场核心和外援大将的缺席对球队实力造成了巨大影响。而山东泰山等队的成功,则与他们强大的外援实力密不可分。本赛季中超大多数球队在引进外援层面显得更为谨慎,这也让未来的亚冠联赛更加困难。
投入的减少不仅体现在外援水平上,还影响了冬训地点的选择。过去,中超俱乐部大多会选择赴欧洲进行冬训,寻找热身对手和更高强度的训练。而现在,大多数中超球队选择在国内训练,寻找热身对手也变得更为困难。
中超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在亚冠精英联赛中难以适应节奏、强度和战术打法。特别是与日本球队交锋时,这种不适应表现得尤为明显。中超球队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不足,面对技术好、灵活、配合默契的日本球队时,往往会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失误。
从历史角度看,中超球队的亚冠竞争力已经回到了14年前,大约是2006年到2011年的水平。那时的中超虽然也有起伏,但总体上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现在,无论是外援成色还是本土球员的水平,都显得捉襟见肘。
未来几年,中超联赛的总体情况可能会趋于稳定,但这种稳定是建立在政府支持和投入收缩的背景下。要提升中超的竞争力,除了提升外援水平或增加外援数量外,还需要在本土球员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功夫。然而,现阶段的青年球员成熟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的提升。
在对待亚冠的问题上,尽管面临困难,但仍旧需要全力以赴。亚冠是中国职业联赛的颜面,对待亚冠要为进入东亚区8强而努力。要想在亚冠保住底线,需要俱乐部的高度重视和实质性的措施。
在提升中超俱乐部竞争力的道路上,提升外援水平和增加外援数量是近期的办法。但这也并非易事,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做出调整。同时,增加联赛整体收入、稳定中甲联赛、解决欠薪问题、扩军增加外援名额等都是长期的过程。
总的来说,中超球队在亚冠精英联赛的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气馁,坚持努力、积极应对,相信未来中超球队一定能够在亚冠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